軟膠輥的應用技術的發展方向
作者:東光縣永財膠輥有限公司人氣: 發表時間:2016/9/26 23:41:42
軟膠輥應用技術發展方向為高彈性、低硬度、耐高溫、高耐磨、表面不處理、鋁襯套。
高彈性 軟膠輥的發展必須以高彈性為前提,否則會產生塑性變形,破壞膠輥的圓整度,必然給紗條帶來較強的規律不勻(機械波),破壞紗條條干均勻度。高彈性一般要求膠輥圓整度好,細紗前膠輥偏心應小于0.01毫米。膠管制造技術現采用沖擊彈性等數據表示其彈性優劣。在紡紗工藝性能涉及膠輥應用技術方面,可采用瞬時動態圓整度和抗彈性疲勞時效兩個特性指標。
低硬度 近年來,Armstrong公司推出了AaccotexRD207-96型邵爾A50度、RD207—98型邵爾A55度高彈性低硬度表面不處理膠輥,把棉紡細紗機前膠輥的硬度從邵爾A65度降低到50度和55度,使軟膠輥的制造技術和應用技術得到了發展。國內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等緊隨其后,相應推出了WRC-960型和WRC-955型膠輥,硬度由邵爾A65度下降到60度和55度。高彈性低硬度不處理膠輥在純棉精梳細號紗品種上紡紗效果良好,其應用效果已得到公認。
耐高壓 國外著名的SKF型牽伸、R2P型牽伸、INA-V型牽伸和HP型牽伸,其前膠輥都采用高彈性低硬度軟膠輥,其加壓值一般都在12daN/雙錠~20daN/雙錠。尤其是SKF型牽伸,隨著牽伸搖架的發展,前膠輥硬度降低,加壓值不僅不減小,反而有所增大。羅拉加壓是提高鉗口握持力的基本手段,鉗口握持力隨加壓的提高而增大;高彈性軟膠輥隨硬度降低,鉗口握持力不勻率小,握持力的平穩性明顯改善。以高彈性為基礎的低硬度軟膠輥耐高壓,是軟膠輥應用技術發展方向。羅拉加壓和低硬度軟膠輥在改善前鉗口握持性能上,既有共性又有特性,都表現出很大優點,也存在一些缺陷。因此,應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,相互配合,相互補充,相互完善,在重加壓工藝中發揮軟膠輥技術。
高耐磨 膠輥由羅拉摩擦傳動。羅拉溝槽齒形側面、頂面與膠輥發生摩擦。膠輥回磨周期如果是9、6、3個月,相應的摩擦次數為83.79、55.86、27.93×106次。膠輥的彈性與耐磨影響棉紗質量與抗繞性能的穩定,決定回磨周期與使用壽命。
表面不處理 膠輥繞花是紡紗廠的災難。膠輥的表面處理是為了提高膠輥的抗繞性能,主要有涂料、紫外線照射和酸處理。實際上,這些表面處理有侵蝕性,不僅破壞了膠輥的表面性能,降低了膠輥對紗條的摩擦系數及羅拉鉗口的握持力,而且會損壞膠輥殼,將導致成紗質量下降,降低膠輥使用壽命。AaccotexJ463,J466和J470等新型膠輥磨光后表明無需涂料、紫外線或酸處理。膠輥的繞花有靜電、濕性和粗糙三種原因,靜電繞花通過膠輥本身的導電性能把靜電荷帶走,在膠管中添加抗靜電劑,使膠管體積電阻系數減小。濕性繞花通過紗廠空調管理和提高膠輥的吸濕、放濕性能予以消除。粗糙繞花通過膠輥的表面粗糙度消除。經過粗磨、細磨和精磨提高膠輥的表面粗糙度。粗磨用60粒/25.4毫米大氣孔砂輪,磨削量0.20毫米~0.25毫米;細磨用80粒/25.4毫米大氣孔砂輪,磨削量0.10毫米~0.15毫米;精磨用100粒/25.4毫米大氣孔砂輪,磨削量0.05毫米~0.08毫米。磨礪后膠輥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為0.5微米~0.7微米,它與紗條的摩擦因素有關,從而直接影響膠輥對紗條的握持力和膠輥抗繞能力。
鋁襯套膠輥 膠輥的結構有單層膠輥、雙層膠輥和鋁襯套膠輥等。前期使用的單層膠輥為2毫米~3毫米大套差,導致膠層易龜裂,影響成紗質量,現已逐漸淘汰。雙層膠輥內層硬,提高了它與鐵殼的結合力,可以適應小套差要求;外層硬度的大小需適應紡紗品種和質量要求。小套差雖比大套差進步,但制造中產生應力分布不勻的問題仍不可避免,往往運轉一定時間,一般2~3個月后,個別膠輥內層會出現疙瘩或圓整度偏差增大,影響條干均勻度,并易產生紗疵。國外現代細紗牽伸裝置都采用鋁襯套膠輥。鋁襯套膠輥外層橡膠層與內層鋁襯套是在橡膠硫化過程中相結合的,徹底消除了因套差結構的影響而形成的橡膠層應力分布不勻、局部應力集中所引起的結疙瘩塊現象,可以用較薄的內層鋁套襯和較厚的外層橡膠,能顯著改善紡紗性能,成為膠輥合理的結構。
經過十多年的努力,棉紡細紗軟膠輥應用技術已趨成熟,國產高彈性、低硬度、高耐壓、高耐磨、表面不處理或輕處理、壓配式鋁襯套膠輥已大量生產,如無錫二橡膠WRC系列、如東紡橡廠的NFR系列品種的軟膠輥等,應用在純棉細、特細號紗品種中紡紗效果良好,大體上達到美國Armstrong公司Accotex相應的品種水平,但在使用壽命上尚有相當差距。其原因主要是膠管原料的配方在質量等級、制作工藝上有差距,也在國內膠輥的制作水平和使用環境上有差距。具體表現在膠料綜合分散度等級低、彈性衰退快、硬度上升快、耐高壓、導電性、抗老化性和耐磨性較差,使國產膠輥易早衰,膠輥的壽命為國際水平的1/2~1/3,這是牽伸元件中的薄弱環節。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www.sdjieyang.com/content/?855.html
此文關鍵字: